塑料板面层空鼓
现象
面层起鼓,手揿有气泡或边角起翘。
治理
起鼓的面层应沿四周焊缝切开后予以更换,基层应作认真清理,用铲子铲平,四边缝应切割整齐。新贴的塑料板在材质厚薄、色彩等方面与原来的塑料板一致。待胶粘剂干燥硬化后再行切割拼缝,并进行拼缝焊接施工。
施工准备
(1) 材料准备。塑料板产品符合要求的技术指标。进行粘接剂试验和试配,满足基层和面层要求。聚醋酸乙烯乳液、107胶、水泥、软蜡、汽油等辅料。施工工具准备。
(2) 作业条件准备。装饰和水电基本完。水泥地面含水率〈8%。
操作工艺
(1) 基层剔凿、补平、刷净处理。
(2) 弹线、试铺。
(3) 配粘结剂,随配随用。注意运输、贮存,避免发生化学反映。
(4) 刷胶薄而均匀。
(5) 按翻样铺贴地面。
(6) 铺贴踢脚板,先贴阴阳角,挂线施工。
(7) 擦光上蜡,用拖把擦拭,地板光亮一致。
预控措施
(1) 基层表面应坚硬、平整、光滑,无油脂及其他杂物,不得有起砂、起壳现象。水泥砂浆找平层宜用1:1.5~1:2配合比,并用铁抹子压光,尽量减少细孔隙。如有麻面或凹塘孔隙,应用乳液腻子修补平整后再行粘贴面层塑料板。
(2) 除用聚乙烯醇缩甲醛胶粘剂外,当使用其它胶粘剂时,基层含水率应控制在6~8%范围内,也可视地面发白色为宜。
(3) 涂刷胶粘剂,应待稀释剂挥发后(即用手摸不粘手时)再进行粘贴。由于胶粘剂的硬化速度与施工环境温度的高低有关,所以当施工温度不同时,粘贴时间也不同,施工前应作小量试贴,待取得经验后再行铺贴。
(4) 铺贴中还应注意涂刷胶粘剂的先后顺序。基层含水率虽小,但毕竟是多孔材料,吸湿性强,因而涂刷在基层上的胶粘剂比涂刷在塑料板上的胶粘剂容易干燥,故施工中一般应先涂刷塑料板粘贴面,后基层表面,这样两方面的干燥程度容易协调一致,否则会影响粘贴效果,而造成面层空鼓。
(5) 塑料板粘贴面上胶粘剂应满涂,四边不漏涂,确保边角粘贴密实。
(6) 塑料板在粘贴前应作除蜡处理,一般塑料板放进75℃左右的热水中浸泡10~20min,然后取出晾干。胶粘面可用棉丝蘸上丙酮:汽油=1:8的混合溶液擦洗,以除去表面蜡膜。
(7) 施工环境温度应控制在15~30℃,相对湿度应不高于70%(保持至施工后10d内)。温度过低,影响胶粘剂的粘贴效果;温度过高,则胶粘剂干燥、硬化过快,也会影响粘贴效果。
(8) 拼缝焊接应待胶粘剂完全干燥硬化后进行。施工前可由小样试验确定。一般应在粘贴1~2d后进行焊接。
(9) 粘贴方法应从一角或一边开始,一边粘贴,一边用手抹压,将粘结层中的空气全部挤出。板边挤溢出的胶粘剂应随即用棉丝擦掉。粘贴过程中,切忌用力拉伸或揪扯塑料板,当粘贴好一块后,还应用橡皮锤自心向四周轻轻拍打,排除气泡,以增加粘贴效果。
(10) 粘结层厚度应控制在1mm左右为度,可用带齿的钢皮刮板或塑料刮板进行涂刮。
(11) 严禁使用变质的胶粘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