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通称建筑,属于固定资产范畴,一般指指供人居住、工作、学习、生产、经营、娱乐、储藏物品以及进行其他社会活动的工程建筑。例如,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农业建筑和园林建筑等。
建筑物是人造的、相对于地面固定的、 建筑物有一定存在时间的、且是人们要么为了其形象、要么为了其空间使用的物体。也叫“建筑”。
《民用建筑设计术语标准》中建筑物的定义:用建筑材料构筑的空间和实体,供人们居住和进行各种活动的场所。
它往往都具备人能居住和活动的稳定空间,是人造自然的主体。一般情况下,建筑的建造目的既侧重于得到人可以活动的空间——建筑物内部的空间(现代主义建筑非常强调这点)或/和建筑物之间围合而成的空间(比如城市中的市民广场);也侧重于获得建筑形象——建筑物的外部形象(如纪念碑)或建筑物的内部形象(如教堂)。
性质
(一)不可位移性
建成后的建筑物坐落位置、结构类型、建筑朝向都是固定不变的。
(二)产权边界复杂性
一般资产的产权边界是比较清楚的。单项资产的产权要么是所有权,要么是使用权、租用权等,但在评估中经常遇到同一幢建筑物具有多重产权属性的情况,如公私同幢,私私同幢等,或表现为同幢房产中部分具有所有权,另一部分体现为租赁权。
(三)功能变异性
多数资产功能通常是固定不变的,使用价值将随改变而消失。但建筑物不同功能改变反而会提高其使用价值,如商业区的厂房、车间改造,临街工业用房改造成商业用房等。
分类性质
1、居住建筑:是指供家庭或个人较长时期居住使用的建筑,又可分为住宅和集体宿舍两类。住宅再分为普通住宅、高档公寓和别墅;集体宿舍再分为单身职工和学生宿舍。
2、公共建筑:是指供人们购物、办公、学习、医疗、旅行和体育等使用的非生产性建筑,如办公楼、商店、旅馆、影剧院、体育馆、展览馆和医院等。
3、工业建筑:是指供工业生产使用或直接为工业生产服务的建筑,如厂房、仓库等。
4、农业建筑:是指供农业生产使用或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建筑,如料仓、养殖场等。
高度
房屋层数是指房屋的自然层数,一般按室内地平正负0以上计算;采光窗在室外地平以上的半地下室,其室内层高在2.20米以上(不含2.20米)的,计算自然层数;假层、附层(夹层)、插层、阁楼、装饰性塔楼以及突出屋面的楼梯间和水箱间不计层数。房屋总层数为房屋地上层数与地下层数之和。
住宅按层数分为低层住宅(1-3层)、多层住宅(4-6层)、中高层住宅(7-9层)、高层住宅(10层及以上) 公共建筑及综合性建筑;总高度超过24米为高层,但不包括总高度超过24米的单层建筑;建筑总高度超过100米的,不论是住宅还是公共建筑总和性建筑均称为超高层建筑。
结构
建筑结构是指建筑物中由承重构件(基础,墙体,柱,梁,楼板,屋架等)组成的体系。
1、砖木结构建筑。这类建筑物的主要承重构件是用砖木做成的,其中竖向承重构件的墙体和柱采用砖砌,水平承重构件的楼板、屋架采用木材。这类建筑物的层数一般较低,通常在3层以下。古代建筑和五六十年代的建筑多为此种结构。
2、砖混结构建筑。这类建筑物的竖向承重构件采用砖墙或砖柱,水平承重构件采用钢筋混凝土楼板,屋顶板,其中也包括少量的屋顶采用木屋架。这类建筑物的层数一般在六层以下,造价低、抗震性差,开间、进深及层高都受限制。
3、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这类建筑物的承重构件如梁、板、柱、墙、屋架等,是由钢筋和混凝土两大材料构成。其围护构件如外墙、隔墙等是由轻质砖或其他砌体做成的。特点是结构适应性强,抗震性好,耐久年限长。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的种类有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框架筒体结构和筒中筒结构。
4、 钢结构建筑。这类建筑物的主要承重构件均是用钢材构成,其建筑成本高,多用于多层公共建筑或跨度大的建筑。
施工
施工方法是指建造建筑物时所采用的方法。
1、现浇现砌式建筑。这种建筑物的主要承重构件均是在施工现场浇筑和砌筑而成。
2、预制.装配式建筑。这种建筑物的主要承重构件是在加工厂制成预制构件,在施工现场进行装配而成。
3、部分现浇现砌、部分装配式建筑。这种建筑物的一部分构件(如墙体)是在施工现场浇筑或砌筑而成,一部分构件(如楼板,楼梯)则采用在加工厂制成的预制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