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建筑结构抗震扭转设计可以增加建筑结构的稳定性,提高建筑的质量。我国的建筑结构种类越来越多,建筑的美观性越来越强,很多城市都出现了具有特色的个性建筑,而且一些不规则的建筑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满足了现代人对个性的追求。但是这些不规则的建筑在地震的作用下,结构很容易遭到破坏,所以,必须提高这些建筑的抗震扭转设计质量,这也对设计人员的水平与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分析了建筑结构扭转形成的原因,论述了建筑结构抗震扭转设计的重要性,并对改善建筑结构抗震扭转设计提出了几点建议与措施,希望可以提高我国建筑的质量与安全。
关键词:建筑结构;抗震扭转设计;重要性;措施
建筑结构抗震扭转设计影响着建筑在地震作用下的形变程度,地震是破坏建筑质量的最大原因,通过改善建筑结构抗震扭转设计,可以有效的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建筑结构抗震扭转设计,对提高建筑的质量与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这项设计也是建筑单位比较关注与重视的内容。根据建筑不同的结构类型,其抗震扭转设计的内容也不尽相同,尤其是高层或者不规则建筑,这些建筑在地震的作用下结构极易变形,一旦发生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也非常大,所以,必须通过相关的技术改善这类建筑结构的抗震扭转设计,本文对建筑结构发生扭转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希望相关部门可以尽快解决这些问题。
一、建筑结构扭转的形成原因
建筑结构扭转是建筑在地震力作用下最容易发生的质量问题,这种质量问题对建筑结构的破坏极大,如果不通过相关技术改善建筑结构问题,很容易埋下安全隐患,造成居住者较大的损失。为了避免建筑结构遭到破坏,可以增强建筑结构的刚度,提高建筑结构的扭转能力,还要了解建筑结构发生扭转的原因,这样才能改进抗震扭转设计技术,下文从建筑结构本身以及外来干扰两个方面,对建筑结构扭转的形成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
1、建筑结构本身原因
影响建筑结构承重力的因素很多,其中建筑结构的刚度中心与质量中心是否重合是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如果在施工的过程中,没有将建筑结构的刚度中心与质量中心重合在一起,那么在地震发生时,建筑的结构则会遭到严重的破坏。所以,刚心与质心的位置影响着建筑结构的稳定性,两者重合在一起可以有效的提高建筑结构的整体性,而且也会减小地震对建筑结构的破坏,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扭转力。为了做好对刚心与质心重合的检测工作,必须提高监管人员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对质量进行严格把关,这样才能避免因建筑结构问题而影响其抗震扭转力。
2、外来干扰原因
地震的发生具有突发性与强破坏性性,人为力量无法阻止地震的发生,但是建筑设计人员却可以通过提高抗震扭转设计的质量,降低地震对建筑的破坏程度。地震发生时会对地面产生水平的作用力,而且对建筑结构会产生转动的作用力,这种力量对建筑结构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地震虽然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预测,但是这种预测并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的准确率,而且对地震的强度也无法掌握。所以,在进行建筑设计时,一定要多考虑外界因素的干扰,做好建筑结构抗震扭转设计,尤其是不规则建筑结构抗震扭转设计,需要通过科学的计算优化设计方案,这样才能提高建筑的质量与安全。
二、建筑结构抗震扭转设计的重要性
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做好抗震扭转设计工作是至关重要的内容,其对于保证建筑结构整体性耐久性有着重要的意义。一般而言,扭转问题所产生的影响主要是对建筑结构安全性造成一定的威胁。就多年工作实践证明,破坏性地震会给国家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直接或者间接的危害以及损失,尤其是强烈的地震,甚至会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灾害。目前,有关数据统计得出,全世界每年因为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高达一万人以上,经济损失每次高达十亿美元。根据分析和总结得出,在地震问题中,其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大多都是由建筑结构倒塌而引起的。而扭转作为影响建筑结构整体性和安全性的主要因素,因此做好建筑结构抗震扭转设计就显得十分重要。
三、改善建筑结构抗震扭转设计的建议与措施
引发建筑结构的扭转振动的因素众多,包括地面的运动、建筑物质量和刚度分布的不均匀、计算分析的误差以及抗扭构件的脆性破坏等,这些使得扭转振动在所难免。在设计中应尽量改善结构扭转效应,并在构造上采取一定措施来减小扭转。
1、改善扭转效应
总的来说,就是要做到削弱中问、加强周边。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善扭转效应:
1.1建筑平面总体布置应规则、对称,具有良好的整体性。
1.2建筑的立面形状应规则 ,纵向抗侧力构件的材料强度和形状尺寸从上到下应逐渐增加。避免其刚度和承载力突变。
2、 抗扭措施
2.1根据建筑具体高度来选择适宜的结构类型。
2.2确保框架-剪力墙基础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和刚度。
2.3框架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中 ,梁中线与柱中线、柱中线与剪力墙中线之间的偏心距不宜过大。
四、建筑结构布置分析
1、平面布置
地震区的建筑,最好采用圆形、方形或矩形平面,椭圆形、扇形、正六边形、正八边形也可以采用。虽然三角形平面看起来也比较简单和对称,但它并非沿主轴方向都对称,地震时也易产生较强的扭转振动,所以地震区建筑的现状尽量避免采用三角形。
2、 立面布置
地震区建筑的立面也尽量采用矩形和梯形等均匀的几何形状,不宜采用带有突然变化的立面形状,因为形状突变会引起质量和刚度的剧烈变化,致使该突变部位在地震时因塑性变形,效应而加重破坏。在地震区尤其不宜出现倒梯形建筑和大底盘建筑,但这两种建筑形式是比较流行的。倒梯形建筑虽然建筑风格比较时尚,但其在质量、刚度和强度分布上均不符合抗震设计原则,它的上部质量下部质量小,使得重心偏高,增加了倾覆力矩。
五、结语
地震的发生会对建筑造成巨大的破坏,在地震的作用下,建筑的结构会发生变化,这也考验了建筑结构抗震扭转设计的质量,人们无法阻止地震的发生,但是可以通过提高建筑结构抗震扭转设计的质量,减少地震对建筑的破坏程度。建筑设计人员的技术水平对抗震扭转设计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设计者必须不断的加强专业技术,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了解建筑结构扭转形成的原因,这样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抗震扭转设计方案。影响建筑质量的因素很多,其中建筑结构的刚心与质心是否重合,影响着建筑在地震作用下的抗震能力,如果二者未重合的话,会使建筑结构形成扭转破坏,所以,相关人员一定要全面考虑,这样才能有效的改善建筑结构抗震扭转设计。
参考文献
[1] 考虑构件抗扭刚度的建筑结构抗扭计算[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6(2).
[2] 中信君庭复杂建筑结构抗扭设计[J].建筑结构,2007(7).
[3] 平面不规则高层结构的扭转分析与抗扭设计[J].广东土木与建筑,200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