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混凝土裂缝是工程领域中比较常见又难以完全避免的一个问题。但是如果混凝土结构经常出现裂缝就不仅会影建筑物美观更会影响到结构的使用功能和使用寿命。因此我们应该从结构设计、材料选择和施工技术等多方面分析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提出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方法以及补救措施。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控制方法;补救措施 
  1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 
  1.1设计方面的原因 
  1.1.1在建筑结构设计时,过多的追求外观造型,导致结构中断面突变产生应力集中现象,易产生裂缝。此外,混凝土结构某一方向尺寸过大,超出规范要求,也容易产生裂缝。 
  1.1.2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对连续构件的刚控制不够,构件刚度的突变容易产生裂缝。 
  1.1.3设计时构造处理不当,构造钢筋配置过少或过粗,钢筋间距过大,易产生裂缝。此外,后浇带设置时,未增加相应构造措施,也容易产生裂缝。 
  1.1.4结构设计时未考虑混凝土因环境温度等原因产生收缩变形而导致裂缝产生。 
  1.2原材料方面的原因 
  1.2.1水泥品种选择不当,所选水泥水化热过高、安定性不良,对混凝土收缩影响较大。 
  1.2.2粗细骨料(砂、石子)含泥量过大,石子颗粒级配不良、针片状过多,砂细度模数过小等也会造成混凝土收缩过大。 
  1.2.3混凝土外加剂品种或掺和料掺量选择不当,也易造成混凝土收缩过大。 
  1.3配合比设计的原因 
  1.3.1配合比设计中水泥品种、强度等级选用不当。 
  1.3.2配合比设计时,水灰比选择不当,水泥用量和用水量过大,塌落度过大, 
  混凝土的收缩越大。 
  1.3.3砂率过大,造成混凝土和易性差,混凝土离淅、泌水现象严重,保水性不良,加大混凝土收缩现象。 
  1.3.4配合比设计时,外加剂、掺和料使用量不合理,也会造成收缩增大。 
  1.4施工质量方面的原因 
  1.4.1现场浇捣混凝土时,漏振、过振导致混凝土振捣不密实,影响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均匀性,易导致裂缝产生。 
  1.4.2商品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混凝土拌合后到施工现场浇筑振捣成型时间间隔过过长,易导致裂缝产生。 
  1.4.3混凝土浇筑成型后,由于环境温度影响,特别是夏冬季施工,风速大、气温高,混凝土水分蒸发过快,现场养护措施不到位,易易导致裂缝产生。 
  1.4.4现场模板安装不当、未按规定顺序或时间拆除,混凝土未达到规定的拆模强度,会导致裂缝产生。 
  1.4.5 施工过程中施工荷载的计算和控制不准确,导致混凝土构件在出现裂缝。 
  2. 裂缝的控制措施 
  2.1设计方面 
  2.1.1设计中应尽量避免结构断面突变带来的应力集中。 
  2.1.2 设计中应劲量避免连续构件的刚度突变。 
  2.1.3在建筑设计中应处理好构件中“抗”与“放”的关系。 
  所谓‘抗’就是处于约束状态下的结构,没有足够的变形余地时,为防止裂缝所采取的有力措施;而所谓‘放’就是结构完全处于自由变形无约束状态下,有足够变形余地时所采取的措施。 
  2.1.4积极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技术。 
  常见混凝土裂缝中,相当部分是由于混凝土收缩而造成的。要解决此问题,可在混凝土中掺用膨胀剂来补偿混凝土的收缩。实践证明,效果很好。 
  2.2选材和配合比设计方面 
  2.2.1根据结构要求选择合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及水泥品种、等级,尽量避免采用早强高的水泥。 
  2.2.2选用级配优良的砂、石原材料,含泥量应符合规范要求。 
  2.2.3积极采用掺合料和混凝土外加剂。 
  2.3施工操作方面 
  2.3.1浇捣工作 
  浇捣时,振捣捧要快插慢拔,根据不同的混凝土坍落度正确掌握振捣时间,避免过振或漏振,应提倡采用二次振捣、二次抹面技术,以排除泌水、混凝土内部的水分和气泡。 
  2.3.2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裂缝防治工作中,新浇混凝土早期养护尤为重要,可保证混凝土在早期尽可能少产生收缩。 
  2.3.3夏季应注意混凝土的浇捣温度,采用低温入模、低温养护,必要时经试验可采用冰块,以降低混凝土原材料的温度。 
  3. 混凝土裂缝常见补救措施 
  3.1表面处理法 
  3.1.1表面修补法是一种简单、常见的修补方法,它主要适用于稳定和对结构承载能力没有影响的表面裂缝以及深进裂缝的处理。通常的处理措施是在裂缝的表面涂抹水泥浆、环氧胶泥或在混凝土表面涂刷油漆、沥青等防腐材料,在防护的同时为了防止混凝土受各种作用的影响继续开裂,通常可以采用在裂缝的表面粘贴玻璃纤维布等措施。 
  3.2灌浆嵌缝封堵法 
  3.1.1灌浆法主要适用于对结构整体性有影响或有防渗要求的混凝土裂缝的修补,它是利用压力设备将胶结材料压入混凝土的裂缝中,胶结材料硬化后与混凝土形成一个整体,从而起到封堵加固的目的。常用的胶结材料有水泥浆、环氧树脂、甲基丙烯酸酯、聚氨酯等化学材料。 
  3.1.2嵌缝法是裂缝封堵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它通常是沿裂缝凿槽,在槽中嵌填塑性或刚性止水材料,以达到封闭裂缝的目的。 
  常用的塑性材料有聚氯乙烯胶泥、塑料油膏、丁基橡胶等等;常用的刚性止 
  水材料为聚合物水泥砂浆。 
  3.3结构加固法 
  3.3.1当裂缝影响到混凝土结构的性能时,就要考虑采取加固法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处理。结构加固中常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加大混凝土结构的截面面积,在构件的角部外包型钢、采用预应力法加固、粘贴钢板加固、增设支点加固以及喷射混凝土补强加固。 
  4.结论 
  裂缝是混凝土结构中难以完全避免的一种现象。要想保证工程质量,保证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正常寿命。工程建设各参建单位应对混凝土裂缝进行分析原因,采取控制措施,加强监督与检测,及时进行处理,并且不断积极探索新材料和新方法的应用。 
  参考文献 
  [1]GB50204-201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2011年版. 
  [2]王铁梦.建筑物的裂缝控制[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l987. 
  [3]曹小平.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J].施工技术,1996,25(2):19-21. 
  [4]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5]王铁梦.工程结构裂缝控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4]建筑施工手册,缩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