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中分析了造成噪声污染的原因,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控制噪声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校园;噪声测量;噪声评价 

  前言:噪声对人体会产生诸多危害,比如损害听力、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1],特别是对学校、机关等环境噪声敏感区域危害尤为严重,容易使人心情烦躁、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和工作效率降低,严重干扰正常的教学秩序,因此,保证良好的校园声环境质量尤为重要。某学院一期工程已经竣工并投入使用,校园和家属区建设仍在进一步完善中。在校区的主要噪声来源有生活噪声,建筑施工噪声,以及校区四周的道路交通噪声。为了解校区的声环境质量,对校园环境噪声进行了监测,并依据相关标准对监测结果做出分析与评价。 

  一、噪声监测 

  (一)测量标准。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2]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中规定的声环境功能区监测方法,对某学院校园环境噪声采用了定点测量方法进行监测。 

  (二)监测点的选择。根据校园实际情况、人流量等因素,在某学院内按规划功能区划分,设置了8个监测区域,测点选取在每个功能区的敏感点及具有代表性的点上,具体区域规划分布如下图: 

  (三)测量原理。本次主要采用等效连续A声级Leq的监测方案。等效连续A声级Leq相当于用一个稳定的连续噪声来等效起伏噪声,两者在观察时间内具有相同的能量。其计算公式如下:Leq=L50+d2/60, d=L10―L90。式中:L10、L50、L90,为累积百分声级。将100个数据从大到小排列,第10个数为L10,第50个数为L50,第90个数据为L90。将各功能区每一次的测量数据顺序排列出求出L10、L50、L90,等效声级Leq,再根据该区域一整天的各次Leq值求出算术平均值,作为该区域的环境噪声评价量。 

  (四)测量方法、仪器、监测条件。测量依据国家《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方法》及《声环境质量标准》,测量天气条件要求在无雨无雪的时间,声级计应保持传声器膜片清洁,风力在3级以上必须加防风罩,五级以上大风应停止测量。手持仪器测量,传声器要求距离地面1.2m。按照学院正常工作日的时间安排,将监测时间分为两大时间段:上午8:00-12:00,下午14:00-18:00,晚上19:00-22:00。监测时间为两个周期,进行为期五天的测量。测量仪器采用国产TES-1351声级计,其性能符合 GB3785 和 GB / T17181的规定。测量前使用声校准器校准。读数方式用慢档,每隔2s读一个瞬时A声级,连续读100个数据。读数同时要判断和记录附近主要噪声来源和天气条件。 

  二、测量结果统计 

  经两天的监测,对8个监测点的噪声数据进行了统计,并进行了排列,选出了各时间段的L10、L50、L90并计算出了各点各时间段的Leq并统计出各监测点的日均值超标率(见表1)。 

  表1 各监测点昼间等效声级日平均值超标率 

  三、结果分析与评价 

  (一)评价方法。评价采用等效声级法。等效声级法就是把实地监测所得的 Leq 值对照《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 -2008) ,评价该区域的声环境质量是否符合标准。 

  (二)结果评价与分析。依据《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 -2008) ,大学校园执行 1 类标准,昼间的环境噪声限值为 55 dB。由表1可知,某学院昼间学生公寓、食堂、运动区、施工区和南大门的环境噪声均有不同程度的超标,其中食堂和施工区的噪声污染最为严重。 

  施工区的超标率均介于:25%~29% 。该区域内主要因为大型机动车辆较多,还有打桩机、挖土机等机器在施工现场运行,故该区域严重超出标准。食堂的超标值率分别为:11%和17%。该噪声主要是因为测量时所有学生均在此就餐,人流量很大,加上食堂的餐具都是金属制品,收餐具时的声音也很大,学生交谈声也很大。运动区的超标率均介于:0.5%~2.2%。该区域包括足球场、篮球场,其噪声值超标是由于人群聚集,活动较多,其主要噪声来源于学生的体育运动及学生上体育课时音响声等。学生公寓和南大门的环境噪声超标,主要是由于,该区域靠近公路,且进出车辆较多,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鸣笛声等造成此处的噪声污染。但是总体上,对学生的正常生活影响不大。 

  四、结论与建议 

  经过了对学院8个监测点两个时段五天的测量及对这些数据的统计分析,对学院校园噪声情况有了一个初步的评价。从整体上来看,学院噪声环境质量状况一般,教学区环境基本满足正常的教学、科研要求。其他区域在有些时间段内严重超标,对师生有一定的影响。为了更好地改善学校声环境质量,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 控制污染源:针对施工区域,应选择适宜的时间进行施工,应避免在教师休息时间施工;同时,学校应加强校内交通管理,对进入学校南大门的机动车辆应限制车速,禁止鸣高音喇叭。(2)控制传播途径:由于学校在四周均为公路,尤其是学生公寓北侧的公路是15路公交车的起点站,该处车辆较多,虽然现在对学生造成的影响不大。但是,从长远而言,学校应加强校园周围绿化,增加植物层次可有效减缓噪声污染,从而改善校园声环境质量。(3)加大力度宣传噪声对人体的危害性,增强学校全体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使降低噪声污染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4)平时的工作中要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只有学校的建设者、管理者和其中的师生共同努力,才能营造良好的声环境,保障在校师生的正常工作,生活和学习。(5)科学的校园规划建设时提高校园环境质量的必要措施。加强校园规划建设,构建具有人文气息和科学氛围的一流院校。 

  参考文献: 

  [1] 高菲,张季平.噪声对健康的影响[J].生物学教学,2007,(2):10―11. 

  [2] 国家环保总局.城市区域环境噪音标准[S]. ( GB3096―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