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混凝土枕裂缝的类型
1 )轨下垂直横向裂缝(轨下正弯矩裂缝)
这种裂缝出现在轨枕两侧下部,一般情况下,裂缝较小,宽度在0.1mm以下,长度未超过中和轴。1981年对筋69、弦69等轨枕调查结果表明,钢轨接头处的轨枕,其轨下垂直裂缝比例为60%;而钢轨大腰处的轨下垂直裂缝比例,筋69和弦69分别为37%和20%。
2 )枕中垂直(横向)裂缝(枕中正弯矩和负弯矩裂缝)
1981年调查的69型轨枕(1971—1976年间生产),筋69轨枕枕中正弯矩裂缝分别为34%和11%(不同区段),弦69枕中裂缝分别为36%和13%(不同区段)。裂缝的宽度及长度均比轨下裂缝严重,有的枕中正负弯矩裂缝连在一起形成环向裂缝,个别轨枕有多道环向裂缝。 1991年调查的S—2(1986年生产)轨枕,枕中垂直裂缝约占调查裂缝轨枕的23.7%,其中钢轨接头处的轨枕,枕中垂直裂缝比率更高,占63%以上。
3 )轨枕顶面螺栓孔纵向裂缝
这种裂缝通常从螺栓孔处为起点逐渐向轨枕中部和端部延伸,有的一直裂到端部,造成劈裂,严重者裂缝宽达3~5mm。1975年及1981年调查的69型轨枕,沿螺栓孔纵裂的数量随不同制造厂家和不同区段而有所不同。沿钉孔纵裂轨枕占调查轨枕总数的比例分别是0%、18%、20%、40%、48%等。1991年调查Ⅱ型轨枕共193889根,伤损轨枕有18682根,伤损率为9.6%,顶面沿螺栓孔纵裂占全部伤损轨枕的33.8%。总之,轨枕顶面沿螺栓孔纵裂是预应力混凝土轨枕最为普遍存在的裂缝,不仅运营数年的轨枕有,存在路边备用的轨枕有,甚至未出厂的轨枕也有;不仅国内轨枕有,就连国外的轨枕也有。例如1975~1976年生产并铺设于坦赞铁路的预应力混凝土轨枕,1977年笔者在坦赞铁路考察时发现沿顶面螺栓孔纵裂的预应力混凝土轨枕数量达20%。
4)轨枕顶面螺栓孔处横裂(平行于钢轨方向)
69型轨枕和Ⅱ型枕都有这种裂缝出现。从调查结果看,大多数横裂方向与列车运行方向一致,即出现于复线铁路的单向运行区段。
5 )轨枕端部纵向裂缝
这种纵向裂缝有的出现在轨枕端部顶面和底面,也有的出现在端部两侧,大致与钢筋(钢丝)平行。
6 )轨枕中部纵向裂缝
这种纵向裂缝发生在轨枕中部的顶面和侧面,平行于钢筋方向,裂缝长度可达30~110mm,裂缝宽度约0.5~3mm,最大可达5mm。
7 )龟裂
轨枕端部、中部的顶面或侧面出现纵横交错、不规则的网状裂缝。
2 裂缝的表现
1)预应力混凝土轨枕产生裂缝较难避免。从七十、八十年代调查的69型轨枕和九十年代调查的Ⅱ型枕看,轨下及枕中的正负弯矩裂缝,沿螺栓孔等处出现的各种类型纵向裂缝均有发生,甚至坦赞铁路的混凝土轨枕也有沿螺栓孔裂缝。
1975年笔者参加了对沪宁、京广、东北各线的调查,被调查的轨枕共计51117根,纵裂轨枕总数为5450根,占10.6%。 1981年铁道部曾组织对东北部分线路进行了分段调查,其纵裂、横裂轨枕数量分别占调查区段轨构数量的11%、20%、37%、60%、83%不等。1991年铁道部对20条干线的112km线路的193888根Ⅱ型轨枕进行调查,共发现裂缝轨枕18582根,损伤率为9.6%,其中轨枕顶面沿螺栓孔纵裂,顶面和侧面纵裂、枕中顶面横裂分别占裂缝轨枕总数的33.8%、15%、38.1%。
2)包括沿螺栓孔纵裂在内的各类型纵向裂缝起初长度和宽度都很小。随着时间推移,不论是运营线路上的轨枕还是未铺设的备用轨枕,裂缝均存在不断发展的趋势,裂缝宽度从0.5mm—5mm不等,长度一直纵裂至两端,直至贯通,造成劈裂。
3)虽不同型号轨枕产生裂缝情况没有明显区别,但不同厂家,不同时间生产的轨枕,包括在同一线路区段的不同厂家轨枕纵裂缝的表现却有明显区别。例如有一J—l和S—2型轨枕混铺地段,在同样的铺设条件,即线路的平、纵断面,通过总重相同,J—1型枕虽比S—2型枕低一级,但伤损的根数,尤其是纵向裂缝却少得多。但从总体来看,1968~1976年间生产的69型枕各类裂缝,特别是纵裂和龟裂的比例和程度要严重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