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监理,广义上讲,执行者根据一定的行为准则,对某些行为进行监督管理,使这些行为符合准则要求,并协助行为主体实现其行为目的。 
关键词 监理;基本方法;程序;评估 
  1监理概念 
  1.1什么是监理?什么是工程建设监理? 
  什么是监理?广义上讲,执行者根据一定的行为准则,对某些行为进行监督管理,使这些行为符合准则要求,并协助行为主体实现其行为目的。 
  从字面上讲:“监”可当作可以照影的明亮铜镜,含有对镜审视察看之意。“理”字指规律、条理、准则。综合起来,“监理”就有以准则为一面镜子,对特定行为进行对照、审查。“理”字又有修正、雕琢的意思。因此“监理”也就有通过视察、检查、评价、以便对不规范行为进行“修正”“雕琢”“纠偏”以使行为规范的意思。“理”还有媒介、中介、媒人的意思,因此它有第三方面含义。“理”字又当“吏”、“执行者”来使用。所以,具有任务执行者的含义。 
  1.2监理活动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 
  1)应当有明确的监理“执行者”也就是有监理的组织; 
  2)应当有明确的行为“准则”,它是监理工作的依据; 
  3)应当有明确的被监理“行为”和被监理的“行为主体”,它是监理的对象; 
  4)应当有明确的监理目的和行之有效的思想、理论、方法和手段。 
  1.3监理概念的要点 
  1)针对工程项目所实施的监督管理活动; 
  2)工程建设监理的行为主体是监理单位; 
  3)工程建设监理的实施需要业主委托和授权; 
  4)工程建设监理是有明确依据的工程建设行为; 
  5)工程建设监理主要发生在项目建设的实施阶段; 
  6)工程建设监理是微观性质的监督管理活动。 
  1.4监理的性质 
  1)服务性 ;2)独立性;3)公正性; 4)科学性。 
  1.5监理的中心任务:“四控两管一协调” 
  2工程建设监理的基本方法 
  基本方法是一个系统,有不可分割的若干个子系统组成,它们互相联系互相支持,共同运行,形成一个完整的方法体系。这就是目标规划、动态控制、组织协调、信息管理、合同管理。 
  2.1目标规划 
  以实现目标控制为目的规划和计划,围绕三大控制进行研究确定、分解综合、风险管理、制立措施的集合。 
  2.2动态控制 
  是开展监理活动的基本方法。是通过对过程、目标和活动的跟踪、全面、及时、准确掌握建设信息,通过对比、纠偏、采取措施加以纠正,达到总目标的实现。 
  2.3组织协调 
  协调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项目目标。还包括监理组织内部的协调。 
  2.4信息管理 
  对所需要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处理、存储、传递、应用等一系列工作,这些工作总称为信息管理。 
  2.5合同管理 
  3监理程序 
  3.1组建项目监理部办公室。 
  按照公司工程部派驻人员,组建工地项目监理部,由总监进行人员分工,明确监理工作内容。监理人员进入工作状态后,首先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建立通讯网络; 
  2)熟悉施工图纸; 
  3)建立监理档案; 
  4)察看施工现场熟悉环境; 
  5)图表上墙,随着施工的进度,逐步完善。 
  3.2监理工作日常运行。 
  1)运行程序 
  (1)发出一号监理通知,内容是通知施工单位报验施工前期资料,列出报验目录; 
  (2)与建设单位协商后,发出第二号监理通知,内容是:关于召开第一次工地会议的通知,按照监理规范规定的内容,各自进行准备,会后编发会议纪要,各方签字后确定参见例会的时间、地点、人员等; 
  (3)督促施工单位成立质量、安全领导小组,建立健全技术管理体系、质量保证体系、技术保证体系、安全管理体系及应急处理方案等,必要时发出监理通知; 
  (4)正常情况下,每周召开一次工地例会,视情况总监可适时地组织召开专题会、现场会、协商(调度)会,会后编发会议纪要,注意掌握发文的时效性; 
  (5) 参加图纸会审、基础验槽,提出建议和意见; 
  (6)审查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进度,提出建议和补充; 
  (7)对不具备开工条件、手续不全的建设单位发出通知催办; 
  (8)考察试验室。 
  2)随着工程的进展,监理人员通过巡检、检查、平行检查、量测、测量、旁站、见证、监督等手段,根据需要随时发出监理(整改)通知,也可以通过会议、现场指令、口头交待等形式,达到整改的目的,一般情况下,最好通过文字传递,实现其目的,而且有据可查; 
  3)按照《监理规范》中规定的四项要求及规划12项内容进行编写监理规划;按照《监理规范》中规定的四项要求及4项主要内容进行编写监理实施细则; 
  4)监理月报:按照《监理规范》中规定的7项内容,不过监理进场后第一个月,内容多一些,主要增加:监理机构运行情况、施工单位情况、施工安全管理及文明工地情况、工程大事记; 
  5) 建立监理台帐。 
  4质量评估 
  4.1阶段性质量评估(结构工程) 
  当地基与基础施工完成,验收合格后和主体完成验收合格后,进行阶段性质量评估,提交阶段性质量评估报告。 
  评估报告主要内容: 
  1)依据; 
  2)质量保证体系评估; 
  3)质量保证资料核查情况; 
  4)分项工程尺寸偏差及限值实测检查评价; 
  5)基础分部、主体分部工程质量评定汇总表; 
  6)监理评估(价)结论。 
  4.2单位工程 
  1)单位工程评价(估)工程质量,首先将单位工程按专业性质和建筑部位划分为地基及桩基工程、结构工程、屋面工程、装饰装修工程、安装工程五部分。每部分分别从施工现场质量保证条件、性能检测、质量记录、尺寸偏差及限值实测、观感质量等五项内容来评价,最后进行综合评价; 
  2)单位工程评估,应在竣工验收合格后进行; 
  3)评价人员应在工程实体质量和工程档案资料全面检查的基础上,分别按有关表格内容进行查对,逐项作出评价; 
  4)施工中发生的质量事故、问题、原因、分析和处理结果; 
  5)监理评估结论。 
  4.3监理工作总结 
  1)监理工作总结的总体要求 
  工作总结应能客观、公正、真实地反应工程监理的全过程,能对监理效果进行综合描述和正确评价,能反映工程的主要质量状况、结构安全、投资控制等方面的情况。 
  2)监理工作总结的划分 
  工程项目全部完成后,应对监理工作进行两方面的总结:一方面,是向业主提交监理工作总结,其主要内容包括监理委托合同履行情况,监理任务或监理目标完成情况的评价,由业主提供监理活动办公用房和用品、试验设备等清单,监理工作总结的说明等。另一方面,监理内部提交的工作总结,主要是监理工作经验等。 
  3)监理工作总结的编写的主要内容和组成 
  监理工作总结内容一般包括工程概括,项目监理组织体系情况,工程实施“四控、两管、一协调”措施、效果和经验与教训等四大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