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探索供用电网络继电保护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行动导向教学模式”,“顶岗实训”将教学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营造更为接近真实的教学环境,缩短高职学生的工作适应时间,满足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继电保护 教学改革
  
  高职教育的目的是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应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德育为核心的综合素质教育;以实用为原则的理论知识学习;以实践为导向的专业技能训练。宜采用”: “即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以职业实践中的典型工作行动为主导方向来设计、实施和评价职业教育活动”。它是一种教学模式或者教学方法,它强调学习者实际工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供用电网络继电保护课程对岗位能力的要求逐步提高,强调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理论知识要为能力培养服务,强调多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以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课程注重职业素养的养成,强调培养工程意识,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因此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笔者提出一下改革方案。
  供用电网络继电保护教学方法改革的措施分两步着手。
  
  一、行动导向教学模式让学生增强实践能力。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强调将教学融入实践,教学情境本身就是独立的工作任务,其“资讯、计划、 决策、 实施、 检查与评估”均来自于生产现场。下面以“35kv及以下输电线路常规保护设计”为例。
  1、资讯:
  教师:1)下发任务单,分析工作任务。
  2)将补充资料、学习工作单分放给学生。
  3)采用PPT讲授继电保护整定计算的一般程序;输电线路保护整定计算原则;
  学生:1)、接受工作任务,熟悉工作任务的要求。
  2)、学习教材相关部分内容、学习补充资料,完成学习工作单的基础认知部分内容。
  3)根据教师的讲授,掌握继电保护整定计算的一般程序;输电线路保护整定计算原则;
  4)进行任务分析,查阅相关资料,准备相关知识。
  2、计划;
  教师:1)指导学生拟定设计方案。
  2)对学生拟定的设计方案提出修改意见。
  3)接受学生的咨询并参与学生的讨论。
  学生:1)熟悉原始资料。
  2)拟定设计方案。
  3、决策:
  老师:1)审定学生所制定的设计方案。
  2)指导学生优化设计方案。
  学生:1)讨论确定最终设计方案。
  2)提交最终设计方案给老师审定。
  4、实施:
  老师:1)督查学生是否按时完成设计任务。
  2)指导学生正确进行保护设计。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与质量意识。
  5)培养学生的初步设计能力。
  6)检查学生查阅手册和资料的能力。
  7)、检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1)、学生对保护的配置正确性进行自评和互评。
  2)、学生对设计是否正确完善进行自评与互评。
  3)、学生对查阅手册资料的能力进行自评与互评。
  4)、学生对设计中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进行自评与互评。
  5、评估:
  老师:1)、对学生完成任务的工作过程进行评价,并提出优化方案。
  2)、根据学习情境教学目标、任务单与学习工作单,考核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
  学生:1)、制作汇报PPT,综述完成任务的工作过程。
  2)、自我评价,分析完成工作任务的得失,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与方法。
  以上教学不再是古老的“说教式”和“灌输式”,而是通过“资询”教会了学生基本的理论知识,通过“计划、决策、实施”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任务,增强了动手能力,又巩固了专业知识。但是仅有这个还不够,因为这只是“理想化”的企业生产现场,现实中找不到。所以我们还要人为地在这六个环节上给学生找点麻烦。例如:加班、调班、资料不全、工具损坏、紧急故障、临时待命、意外延期等现场常见的情景,既培养了职业道德又使学生逐渐适应新角色,减少对岗位的陌生感。
  
  二、顶岗实训让学生缩短新手历程。
  
  在教学安排里注重校外顶岗实训,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工作氛围,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从新手到独立承担工作。例如:湖南水利水电职院教学安排为大三的第二个学期学生全部外出顶岗实习,实习单位可以是学生的就业意向单位或者学校安排的相关单位;另外还和好几个水电站等电力单位签订了实训基地协议,以它们为定点实训单位,给学生的实践提供了平台。
  对于供用电继电保护课程,我们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以具体电网、变电站为蓝本,让学生完成电网、变电站保护的配置及配合分析,并通过相互点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发现他人的缺点提高认识,将教学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营造更为接近真实的教学环境,缩短学生的就业适应时间,满足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李付亮、周宏伟. 水电站继电保护黄河水利出版社,2008.
  【3】马丽英.供用电网络继电保护中国电力保护板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