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险情分为:坝顶漫溢;土坝渗漏;土坝裂缝;坝下涵洞(管)断裂或漏水。
    (1)坝顶漫溢抢险
    因设计标准偏低,或暴雨集中,入库水量过大,溢洪道或下游河道泄洪能力不足,导致库容容纳不下,水位超过坝顶,抢护不及,造成坝顶漫溢。
    抢护原则: 加强洪水预报, 实施科学调度, 合理预泄、腾出库容。根据上游水情预报,坝顶若有漫溢危险时,应及时抢筑子埝,增加挡水高度;有条件的话实行上游分洪截流, 减少进库流量;下游河道及时清障或加宽溢洪道的断面或降低溢洪道底坎,清除溢洪道、泄洪洞进水口漂浮物,增大水库泄量。
    (2)土坝渗漏抢险
    土坝渗漏现象主要有:坝基渗漏,坝体渗漏和绕坝渗漏。当水库蓄水后,无论山坡、坝体或坝基,总有一些渗水出现,应按正常渗漏与非正常渗漏区别对待。正常渗漏:渗水经过反滤排水设施排出渗水量小、水质清,不带土粒,坝基不会发生管涌或流土等渗透变形。非正常渗漏:渗流量大、集中,随水位升高而扩大,水质浑浊或明显地含有大量土粒;排水体受堵,反滤料失效(包括渗出红色胶体絮状物质的氢氧化铁,俗称铁锈水);因渗透坡降过大,渗流逸出出现冒水翻沙现象等。非正常渗漏可导致坝体、坝基发生管涌、流土或脱坡,严重威胁水库的安全。
    土坝渗漏抢险原则:前截后导,以截为主,切忌在下游封堵。
    管涌与流土的区别:坝体或坝基土体,在渗流压力作用下发生变形破坏的现象,谓之渗透变形。渗透变形有管涌和流土两种形式。管涌指土层中细颗粒在渗流作用下,从粗颗粒孔隙中被带走或冲出的现象。管涌对土坝的危害,一是被带走的细颗粒,如果堵塞下游反滤排水体,将使渗漏情况恶化。二是细颗粒被带走,使坝体或坝基产生较大沉陷,破坏土坝的稳定。流土指渗流作用下饱和的黏性土和均匀砂类土,在渗流出逸坡大于土的允许坡降时,土体表层交汇时被渗流顶托而浮动的现象。流土常发生在闸坝下游地基的渗流出逸处,而不发生于地基土壤内部。流土发展速度很快,一经出现必须及时抢护。
管涌、流土的抢护原则是:降低渗流出逸坡降,减少渗流压力,增强坝体或地基土的抗渗能力。
    (3)土坝裂缝抢护
    土坝裂缝较为常见。按其走向可分四种:龟状裂缝、横向裂缝、纵向裂缝、内部裂缝。
    当坝面发现裂缝后,先查明裂缝的宽度、深度、长度和走向等;注意观测裂缝的发展变化,分析裂缝的原因和性质;制定处理方案,尤其是贯穿坝体的横向裂缝、内部水平裂缝和脱坡裂缝的处理。同时要控制好库水位和对裂缝的临时保护措施。
    常用抢护方法:开挖回填法、充填灌浆法。
    (4)坝下涵洞(管)断裂或漏水前者常常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断裂,或洞身承受不均匀或集中荷载引起的断裂及施工质量引起的断裂。常用地基加固、加强洞身结构强度、沥青麻丝嵌缝处理预制混凝土管接头断裂等方法加以抢护。涵洞(管)漏水多数系裂缝造成,但施工质量差,防渗处理不当,或使用材料性能不好,也会引起漏水。
    目前常用的抢护方法有:开挖处理、局部堵漏、灌浆处理、内衬混凝土或钢筋丝网喷水泥砂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