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农村饮水安全日渐凸显,在贵州等山区地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显得尤为突出。本文结合近年的工作实际,以贵州山区地区为例对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解决山区地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相应措施,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山区地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与措施 
  贵州山区地区水资源相对紧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少,降雨分布不均,再加上自然地理条件复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许多地方农村饮水困难问题突出,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身体健康。本文就贵州山区地区饮水安全问题及解决措施探讨如下。 
  一、贵定县农村饮用水基本状况 
  贵定县位于云贵高原东部、贵州省中部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辖8镇12乡,95个行政村,总国土面积1631平方公里,总人口30万,其中布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占全县总人口的51%。贵定地处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的分水岭,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属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全县平均海拔1100米,年平均气温15℃,年平均降雨量1100—1400mm。共有大小河流144条,河网密度达0.446公里,森林覆盖率达48%,物产丰富、生态良好。但随着全县矿产的开发,工业“三废”的排放,农村使用的化肥、农药,生活和建筑垃圾的增多,水资源严重污染。据调查贵定农村饮用水质污染严重,细菌学严重超标等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 
  二、农村饮水安全存在的问题分析 
  1.农村饮水不安全的评价标准。农村饮水不安全因素由水质、水量、方便程度和保证率四项目指标组成。若其中有一项低于安全最低数,就判定为饮用水不安全。(1)水质: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农村生活饮用水量卫生标准》要求的为基本安全。(2)水量:每人每天可获的水量不低于40~60L为安全,不低于20~40L为基本安全。根据水资源条件和生活习惯,将全国分为5个类型区,陕南为一区。(3)方便程度:人力取水往返时间不超过20min为安全。(4)供水保证率:供水保证率不低于95%为安全,不低于90%为基本安全。 
  2.农村饮水不安全因素分析。 (1)饮用水水质超标问题。饮用水水质一是水源水质污染严重,据水质化验报告显示,全县干流河有中、轻度水污染情况。一些水质项目严重超标,直接饮用河水的人口逐渐减少。二是,一些水源污染源还不是很明确,因此不能饮用。(2)水源保证率,生活用水量及用水方便程度方面的问题。 
  三、影响山区农村饮水安全因素探讨 
  1.水质问题。由于无供水工程、供水设施简陋以及缺乏净水设施和消毒设施,饮用水中有害矿物成分高、微生物和有机物严重超标,严重影响群众的身体健康。现阶段,每年因饮水水质问题造成的对人生命的危害,实际上要高于洪水造成的伤亡。一些水性地方病发病率明显提高(如:驼背、骨质疏松、骨变形等病患)。 
  2.工程管理体制问题。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中,把工程承包给没有资质的单位个人,过分追求经济效益,工程标准低、质量差,以次充好,存在这样那样的安全隐忠和问题。同时,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又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心理和实际,饮水工程各项管理制度不完善,甚至缺失,维修不及时,导致安全饮水工程存在种种问题,严重缩短了工程的使用寿命和质量。 
  3.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水规模较小。据统计,山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供水规模普遍较小,处理设施简单,日供水能力低下。同时,这些供水管理机构不健全,各种规章制度残缺,管理人员的水平和技术普遍较差。甚至有的农村还以自备井形式取水。 
  四、加强农村饮水安全的对策 
  1.加大饮用水水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力度。加强安全饮水工程,要以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为重点,高度重视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工作力度。必须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切实实施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合理确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饮水工程管护范围,制定保护办法。重视治理污染,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积极推进循环经济,加快推行清洁生产。积极开展农业领域的污染防治,指导农民合理施用化肥、农药,大力宣传化肥、农药超标使用的害处,稳步推进畜禽粪便和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化利用,发动群众做好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防止垃圾和粪便等水源污染。 
  2.加大资金投入。(1)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必须拓宽投资渠道。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关键是资金投入。根据我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性质和有关要求,按照中央、地方和群众共同负担的精神,困难大的多补、困难小的少补等原则,利用经济杠杆积极制定资金筹措方案,确保饮水工程所需资金足额、及时到位。例如:①根据自愿参加安全饮水工程的农民按照人口平均分配。②村集体投资、集体收益。③利用经济杠杆和市场机制引进私营企业和个体进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鼓励私营企业和个人合资或独资兴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3.积极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规模化。山区农村饮水工程发展较缓慢,容易暴露相关问题。现行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规模较小,造成覆盖范围有限,水源水量、水质稳定性差,水处理设备落后,以及日常管护不便等问题。近年,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农村污染加剧,使得农村饮水工程不能满足农村村民的生活需要。农村饮水工程的规模化,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而有利于降低人均工程建设造价和水处理成本,提高安全饮水工程管理水平,保证饮水工程的水质要求,真正保证饮水安全。使工程运行具有可持续性,延长使用寿命。 
  4.农村饮水安全工管理模式探讨。山区地区农村自然条件各异,农村饮水工程形式多样,因此,要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管理模式,确保饮水安全工程的良好运转。例如:(1)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建后管理模式。一方面稳步推进原有供水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供水股份公司、有限责任公司等形式的现代法人企业,负责原有城市供水设施的建设、管理和运行。(2)联村集中供水工程管理模式。政府部门有计划的、稳步退出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直接经营和管理,将资产有计划的移交给村民代表大会,组建用水合作组织,建立村民全过程参与机制,由村民组织供水站,实行专业管理,水务、财政等部门提供政策和技术支持的管理模式。 
  五、结语 
  山区地区农村饮水安全直接关系着广大农村居民的身心健康、生活以及农业发展,从而反作用于我国经济、国防等建设。农村饮水安全问题需要有关部门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切实行动,确保山区农村村民的饮水安全。 
  参考文献: 
  [1]王颖,郑鱼洪.综合决策模型在饮水安全应急预案评估中的应用[J].水电能源科学,2011,29(4):122-123,196.
  [2]刘宁.充分关注水质科学保障饮水安全[J].中国水利,2006,(3):5-8,18. 
  [3]李晶,岳恒,王建平等.农村饮水安全现状分析及解决对策[J].中国水利,2006,(11):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