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路桥工程 » 隧道工程
隧道帷幕注浆及径向注浆方案18p
  • 资料等级:
  • 授权方式:资料共享
  • 发布时间:2013-07-31
  • 资料类型:RAR
  • 资料大小:97 KB
  • 资料分类:路桥工程
  • 运行环境:WinXp,Win2003,WinVista,Win ;
  • 解压密码:gc5.com
隧道帷幕注浆及径向注浆方案18p
2、编制目的
   明确隧道帷幕注浆及径向注浆施工作业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规范隧道注浆施工作业。
3、工程地质条件
   3.1、地质概况
   ⑴、地形地貌
   隧道位于构造剥蚀、侵蚀、溶蚀低山丘陵地貌,主体山脉大致呈南北走向,支脉向东南方向分布,隧道线路横穿主体山脉,整体地势北高南低,最高海拔标高522m,最底标高136m,相对高差386m。地貌受构造及岩性控制明显,地形起伏较大,地面坡度30°~50°,局部山高坡陡,沟谷深切,陡峻成崖,地表植被发育,基岩零星裸露,山坡平缓地段及低洼处多垦为旱地和水田。
   ⑵、地表水系
   隧道地表水主要是水塘和隧道洞身地表山涧溪水,一般常年有水,将于除下渗基岩外,多沿坡面排泄,汇入溪沟。雨季区内各主要冲沟呈现出一个暴涨暴落的急变型动态过程,暴雨过后溪沟水较正常水位高出3~5倍。
   地下水类型较全,根据地下水赋存条件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潜水,碳酸盐类岩溶水、碎屑岩类基岩裂隙水及断层构造水四大类型。地下水主要有大气降水补给,地形切割强烈,地下水径流途径短,循环交替迅速,地下水多于沟底下部沿裂隙面就近排泄,无明显的排泄基准面。松散岩类孔隙水,岩溶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构造断层水除受大气降水补给外,还受地表水补给,地吸收水动态变化严格受降水制约,变幅较大。地下水的运移和富集以岩性为基础,受地质构造、地形地貌诸因素的影响,可溶岩与非可溶岩接触面,断裂交汇处,裂隙发育地段等地下水相对较富集。
   ⑶、气象特征
   *市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具有气候温和、热量丰富、雨量集中、雨热同季,四季分明的特点,多年平均气温16~18℃,一般东南部高于西北部1.5~2℃,1月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4~8℃,极端最低气温为-3.1℃,七月气温最高,月平均气温27~30℃,极端最高气温为43.7℃,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200~1700mm,4~6月为雨季,7~8月高温多暴雨,9月至次年3月为旱季。
   3.2、地层岩性
   隧址区根据地质调绘及钻孔勘探深度范围内所揭露的地层为第四系全新捅破洪积(Q4dl+pl)碎石土、坡残积(Q4dl+el)粉质黏土、细角砾土、泥盆系上统(D2l)泥质砂岩,泥盆系中统棋梓桥(D2q)灰岩、泥灰岩、砂岩;跳马涧组(D2t)石英砂岩,砾岩、粉砂岩夹页岩;远古界板溪群上亚群拉揽组(Ptbn2)砂质板岩,硅质板岩;燕山期(γ52b)黑云母花岗岩及各断层黑云母花岗岩及各断层中断层角砾、断层压碎岩(Fbγ)。
   3.3、地质构造
   ⑴、隧区属长平坳陷盆地的西南端,新生代开始,整个长平盆地上升为陆地,繁育北北东向新华夏系构造及若干次级构造,其中北东是罗霄山系北端,西北是雪峰山余脉的东缘,中部是长衡丘陵盆地向洞庭湖平原过渡地带,地质构造极其复杂。隧址区位于公田~新宁深大断裂以东区,具有多期复活的发展史,对区内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的发展与分布起主导控制作用。因受多期构造作用的影响,区内断裂结构极为发育,据大地电磁策神物探结果,有4条构造破碎带,且规模较大,由于隧区地表植被发育,土层及基岩风化层较厚,地表调绘未确认,并见3条物探未测到构造。
   ⑵、地震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1:400万),本线路经过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特征周期分区为一区。
   3.4、不良地质与特殊岩土情况
   新吉坪隧道地质条件复杂,区域地质作用剧烈,碳酸岩分布广泛,不良地质特别发育。有岩溶、构造破碎带及影响带等不良地质现象。
   3.5、环境工程地质评价
   工程应减少对隧道进出口及斜井井口山坡的开挖,避免对山体的扰动,造成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水土流失引起的边坡失稳等,施工应加强植被的保护和恢复,以利于水土保持。
   隧道开挖会造成洞身以上地表水渗漏,井、泉干枯或地面塌陷,从而恶化环境水文地质条件,特别是隧道沿线水塘广布,山涧冲沟较多溪水发育,施工开挖有可能切断地表水源,导致沙塘村70户330人、长城村125户500人、峡山村90户400人,共285户1230人畜的生活用水、生产用水,影响极大。故隧道施工开挖应加强封堵措施,以避免或减少地表水、井、泉水的渗漏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施工弃渣应有专门的弃渣场,严禁乱堆乱弃,一面淤塞沟、渠,侵占农田,应选择合理堆放场地及设置必要的挡渣工程。
   3.6、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隧区覆盖层厚度2.0~22.0m,下伏基岩为泥盆系中统跳马涧组(D2t)石英砂岩、砾砂岩,棋梓桥组(D2q)泥灰岩、灰岩、砂岩,泥盆系上统龙口组(D2l)泥质砂岩,震旦系(Ptbn2)板岩,燕山期(γ52b)黑云母花岗岩。洞身段工程地质条件差异性大。隧道进口为燕山期(γ52b)黑云母花岗岩,岩体风化强烈,全风化带(W4)厚度达22m,砂石呈砂粒状,进口工程地质条件差。隧道出口为(D2l)泥质砂岩、(D2q)泥灰岩、灰岩、砂岩,覆盖层厚度3~5m;强风化带(W3)厚2~3m,泥质砂岩岩质稍软,工程地质条件差。隧道洞身DK99+801~DK99+950、DK100+240~DK100+950遇构造带,节理裂隙发育,围岩破碎,工程地质条件差。
4、、施工方案
   4.1、注浆方案选择原则
   根据隧道围岩的工程地质条件,岩体完整性,岩溶发育情况,涌水位置、水量、水压及岩体的综合渗透系数等情况,设计提供注浆方案拟采用超前注浆、径向注浆、周边注浆、帷幕注浆四种方案相结合,施工中根据超前地质预报等措施和设计院提供地质资料综合分析的成果来合理选择注浆方案。
   ⑴、对断层破碎带和斜核部预测水压力极大、极可能产生较严重突水突泥地段,采取超前预注浆方案。
   ⑵、对不同年代地层岩层接触带、物探异常区、预测水压力大,可能产生图突水突泥地段,采用超前帷幕注浆。
   ⑶、对岩体完整,其结构性能可能保证开挖安全,但大面积淌水且流量大于控制排水量,实施开挖后径向注浆。
   ⑷、岩体完整、其结构性能可保证开挖安全,但局部出水且流量大于控制排水量,仅对出水处实施局部注浆。
   施工注浆实施方案根据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及揭示的地质条件予以调整。
   4.2、注浆设计
   ⑴、注浆钻孔布置
   注浆钻孔的布置,根据注浆范围、注浆段长、单个注浆钻孔的作用范围,岩层裂隙发育情况,含水层分部情况和钻孔作业要求而定,超前预注浆注浆孔长短结合并呈伞形辐射状布置,全断面径向注浆注浆孔按梅花形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