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结合某特大桥连续梁混凝土施工的成功实践,从连续梁混凝土施工裂缝的成因入手,详细阐述了连续梁混凝土施工裂缝防治措施,为连续梁混凝土施工裂缝控制提供了新的借鉴经验。 

关键词:桥梁 连续梁混凝土 施工 裂缝 
  1 工程概况 
  某特大桥主桥上部箱梁平面位于直线段上,线间距4.4 m,主梁采用单箱双室变高度箱形截面,中跨跨中及边支点处梁高5 m,中支点处梁高10.5 m,梁底按圆曲线变化,圆曲线半径R=675.114 m。箱梁顶宽12.6 m,中支点处局部顶宽15.6 m;箱梁顶板厚0.4 m,中支点处局部顶板厚1.0 m,边支点处局部顶板厚0.7 m;箱梁底宽10.2 m,中支点处局部底宽13 m;底板厚度0.4~0.979 m,中支点处局部底板厚1.50 m,边支点处局部底板厚0.80 m,边支点及中支点附近底板设0.80×0.8 m检查孔。主梁共分91个梁段,边孔梁段编号为1~23,中孔梁段编号为1'~22',梁拱结合部0号梁段长16 m,中孔22'号和边孔22号合龙段长均为3 m,边孔23直线段梁长11.35 m,其余梁段长分3 m、4 m、4.5 m三种。主梁除0号梁段、23号梁段在支架上施工外,其余梁段均采用挂蓝悬臂浇筑,悬臂梁段最重3000.1 kN。 
  2 连续梁混凝土施工裂缝成因 
  (1)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混凝土具有热胀冷缩性质,当外部环境或结构内温度发生变化,混凝土将发生变形,若变形遭到约束,则在结构内将产生应力,当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即产生裂缝。在某些大跨径桥梁中,温度应力可以达到甚至超出活载力。温度裂缝区别其它裂缝最主要特征是将随温度变化而扩张或合拢。引起温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有:日照:桥面板、主梁或桥墩侧面受太阳曝晒后,温度明显高于其它部位,温度梯度呈非线形分布,由于受到自身约束作用,导致局部拉应力较大,出现裂缝。骤然降温:突然大雨、冷空气侵袭、日落等可导致结构外表面温度突然下降,但因内部温度变化相对较慢而产生温度梯度。日照和骤然降温内力计算时可采用设计规范或参考实桥资料进行,混凝土弹性模量不考虑折减。水化热:出现在施工过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之后由于水泥水化放热,致使内部温度很高,内外温差太大,致使表面出现裂纹。(2)收缩引起的裂缝。在实际过程中,混凝土因收缩所引起的裂缝是最常见的。在混凝土收缩种类中,塑性收缩和缩水收缩(干缩)是发生混凝土体积变形的主要原因。塑性收缩发生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浇筑后4~5 h左右,此时水泥水化反应激烈,分子链逐渐形成,出现泌水和水分急剧蒸发,混凝土失水收缩,同时骨料因自重下沉,因此时混凝土尚未硬化,称为塑性收缩。塑性收缩所产生量级很大,可达1%左右。混凝土结硬以后,随着表层水分逐步蒸发,温度逐步降低,混凝土体积减小,称为缩水收缩(干缩)。因混凝土表层水分损失快,内部损失慢,因此产生表面收缩大、内部收缩小的不均匀收缩,表面收缩变形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致使表面混凝土承受拉力,当表面混凝土承受拉力超过其抗压强度时,便产生收缩裂缝。混凝土硬化后收缩主要就是缩水收缩。(3)施工工艺引起的裂缝。在混凝土结构浇筑、构件制作、起模、运输、堆放、拼装及吊装过程中,若施工工艺不合理、施工质量低劣,容易产生纵向的、横向的、斜向的、竖向的、水平的、表面的、深进的和贯穿的各种裂缝,特别是细长薄壁结构更容易出现。裂缝出现的部位和走向、裂缝宽度因产生的原因而异,比较典型常见的有:混凝土振捣不密实、不均匀、出现蜂窝、麻面、空洞,导致钢筋锈蚀或其它荷载裂缝的起源点;混凝土浇筑过快,混凝土流动性较低,在硬化前因混凝土沉实不足,硬化后沉实过大,容易在浇筑数小时后发生裂缝,即塑性收缩;混凝土搅拌、运输时间过长,使水分蒸发过多,引起混凝土坍落度过低,使得在混凝土体积上出现不规则的收缩裂缝;混凝土初期养护时急剧干燥,使得混凝土与大气接触的表面上出现不规则的收缩裂缝。;用泵送混凝土施工时,为保证混凝土的流动性,增加水和水泥用量,或因其它原因加大了水灰比,导致混凝土凝结硬化时收缩量增加,使得混凝土体积上出现不规则裂缝;混凝土分层或分段浇筑时,接头部位处理不好,易在新旧混凝土和施工缝之间出现裂缝。如混凝土分层浇筑时,后浇混凝土因停电、下雨等原因未能在前浇筑混凝土初凝前浇筑,引起层面之间的水平裂缝;采用分段现浇时,先浇混凝土接触面凿毛、清洗不好,新旧混凝土之间粘结力小,或后浇混凝土养护不到位,导致混凝土收缩而引起裂缝;施工时模板刚度不足,在浇筑混凝土时,由于侧向压力的作用使得模板变形,产生与模板变形一致的裂缝;施工时拆模过早,混凝土强度不足,使得构件在自重或施工荷载作用下产生裂缝;施工质量控制差。任意套用混凝土配合比,水、砂石、水泥材料计量不准,结果造成混凝土强度不足和其他性能(和易性、密实性)下降,导致结构开裂。 
  3 连续梁混凝土施工裂缝防治措施 
  (1)为减少温缩裂缝,施工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尽量选择水化热低的水泥品种,限制水泥单位用量,减少骨料入模温度,降低内外温差,并减缓降温,必要时可采用循环冷却系统进行内部散热,或采用薄层连续浇筑以加快散热。(2)为减小混凝土塑性收缩,施工时应控制水灰比,避免过长时间的搅拌,下料不宜太快,振捣要密实,竖向变截处宜分层浇筑。(3)混凝土配合比选定。在满足设计要求下,充分考虑保1证强度、弹性模量、混凝土运输、泵送时坍落度损失等影响因素。掺用外加剂、粉煤灰、减少水泥用量,以减少混凝土收缩徐变、防止梁体裂纹,并做相应的匹配试验。采用无碱活性反应的骨料和低碱水泥,防止碱骨料反应。配制的混凝土拌合物应满足施工要求,配制成的混凝土应满足设计强度、耐久性等质量要求。水泥选用低水化热和碱含量小于0.06%的低碱含量普通硅酸盐水泥(掺合料为粉煤灰或矿粉)。粗骨料:优先选用当地不具有碱-骨料反应活性的坚硬耐久石子,压碎指标不大于8%,针片状含量不大于10%,含泥量低于0.5%,泥块含量低于0.25%,坚固性硫酸钠溶液法5次循环后的质量损失小于8%。细骨料:优先选用不具有碱-骨料反应活性的河砂,含泥量低于1.5%,坚固性硫酸钠溶液法5次循环后的质量损失小于8%,2.36 mm筛孔的累计筛余量宜大于15%,0.3 mm筛孔的累计筛余量宜在85%~92%范围内。(4)混凝土浇注。在浇筑混凝土前,需检查和控制模板、钢筋、保护层和预埋件、预埋管等尺寸、规格、数量和位置,其偏差值应符合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还应检查模板的支立情况。对于预埋件和预埋管,在浇筑混凝土时有专人负责复查并给予必要的保护,及时提醒现场现场其他人员注意,如发现问题,立即设法纠正。浇筑前应进行含气量测试,并控制在2%~4%。混凝土的浇筑前温度为10~30 ℃,当气温较高时采用冷却水或冰水拌和混凝土,使其浇筑温度符合要求。混凝土浇筑时应该连续浇筑。混凝土由混凝土拌合站集中供应,由输送泵泵送入模。梁体混凝土浇注采用斜向分段、水平分层法从中间向两端浇注,并在距梁端1/3的梁长范围内进行交叉搭接;斜向分段长度为4 m、斜向角度最好30~45°为好,水平分层厚度不大于30 cm。(3)混凝土振捣。采用插入式振动棒振捣,箱梁顶板混凝土标高采用专用模具进行控制,赶压成型,二次收浆抹面。底板混凝土的振捣过程中,由于底板是倾斜的,浇注时应避免重复振捣或是过振,防止混凝土从高处往低处滑动,使得墩顶0号块底板厚度超出设计要求。底板锯齿块体积较小且钢筋密集,用型号较小的振动棒插入充分振捣。腹板混凝土浇注,由于腹板较高,浇筑时应分层、分段浇注。顶板混凝土振捣时,钢筋、波纹管较密集,施工时应格外小心,避免漏振或是过振。砼振捣时,振动棒要块插慢拔,每次振动至混凝土不再下沉、无气泡上升、表面平坦并有薄层水泥浆出现为止,振捣时间约为20~30 S,防止过振和漏振。在捣固时注意不要触到预留孔道及底模表面;在振捣上层混凝土时,振捣棒插入下层混凝土的深度宜为5~10 cm。在箱梁腹板与底板及顶板连接处的承托、预应力筋锚固区以及施工缝处等其他钢筋密集部位,在施工时应特别注意混凝土的振捣。尤其是在预应力筋锚固区。混凝土振捣完成后,应及时修整、找平混凝土面,待定浆后再抹第二遍并拉毛。(5)混凝土养护。梁体混凝土浇注完毕后及时养生,混凝土的养护直接影响了梁体混凝土强度,以及由于内外温差而引起的裂缝。人工养护,根据季节采取必要的保温措施。为保证养护质量,采取如下措施:在灌注混凝土后,待梁体混凝土初凝后在箱梁顶板覆盖养生布并洒水养护,梁体洒水次数应能够保持混凝土表面充分潮湿为度。若淋注于混凝土表面的养护水温度低于混凝土表面温度,二者温差不大于15 ℃;加强混凝土温度的检测,用以调整养护方法,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养护期间混凝土的芯部与表层、表层与环境之间的温差不宜超过15 ℃;混凝土养护期间,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不宜高于65 ℃;在炎热季节拆模后,混凝土内外温差较大时,采取蓄热法养护,减少内外温差,防止混凝土产生过大的温差应力。养护时间按规范规定进行,不随意缩短。加强养护及通风散热工作,在养护早期应24 h进行不间断洒水,降低内外模板及混凝土温度,有必要时在箱室里安装工业电风扇,尽量降低箱梁内外温差。 
  4 结语 
  针对上述桥梁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在某实体工程桥梁连续梁施工中采用了有针对性的措施,确保了该连续梁的施工质量,混凝土内实外美,未出现裂缝,表明该文提出的方法是成功的,可供同类工程施工参考。 
  参考文献 
  [1] 屈伟.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控制措施[J].建筑科学,2007(5). 
  [2] 戴烽滔.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分析与对策[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