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路桥工程 » 道路工程
先简支后连续箱梁桥施工组织设计154p
  • 资料等级:
  • 授权方式:资料共享
  • 发布时间:2013-06-25
  • 资料类型:RAR
  • 资料大小:754 KB
  • 资料分类:路桥工程
  • 运行环境:WinXp,Win2003,WinVista,Win ;
  • 解压密码:gc5.com
先简支后连续箱梁桥施工组织设计154p
   一、地理位置
   XX大桥位于XX附近,横跨XX江支流XX河,
   二、地形、地貌
   该桥拟建于XX河上,两岸为基座型台地,台地在横河向呈台阶状,系当地农民的耕作地。左岸岸边出露巨厚砂岩,临河边为高约8~10m的陡坎。在左岸桥台与河边之间有一条下河公路通至车渡码头。右岸岸边出露厚层砂岩,同样也形成陡岸边坡。在右岸桥台与河边为一台地,地耕地。
   河床水下地形从右岸河边至ZK4一带河床面较缓,平均约5°。ZK4~ZK5河床面略微起伏,但总体向ZK5方向逐渐降低。河床最低处位于ZK5往ZK6方向前进约5m,河床面起伏高差4.95m,现由于电站拦水坝被冲毁,该处的最大水深约15m。ZK6至左岸岸边河床面逐渐升高,其坡度平均约23°。
   三、气象
   XX地区7-10月份雨水较多,其它月份雨水相对较少。因此应跨过多雨季节进行桥基础的施工。
   四、水文
   桥址区地表水主要为桥梁跨越的东河水流。
   地下水主要赋存于河床上部卵石层及部分砂层的孔隙中,粘土层含水量有限。孔隙潜水受大气降水及河水补给,并往下游方向排泄。卵石层的渗透系数K=80~120/d,粘土的渗透系数K=0.001m/d,泥质中细砂的透系数K=6~8m/d。河水及地下水对砼均不具侵蚀性。
   覆盖层以下的泥岩的透水性很弱,且节理裂隙不太发育,泥岩层中的裂隙水贫乏。砂岩及砾岩的节理裂隙也不太发育,加之与泥岩呈互层关系,受泥岩的隔水作用,砂岩及砾岩的节理裂隙水受补给有限,因此,砂岩及砾岩的节理裂隙水仍属贫乏。
   本河段下游设置拦水坝,河水流速缓慢,水面平静,桥梁位于库区,根据现场测设的河床断面显示,目前该河床有淤积现象,故本次设计未计冲刷深度。
   五、工程地质概况
   桥址区出露地层主要为白垩系城墙岩群白龙组基岩(K1b)及第四系全新统河流冲积层(Qal4),在两岸的台地上斜坡表层分布残坡积层(Q4edl),局部分布人工堆积(Q4me)的碎块石土层。现将其地层岩性分述如下:
   1、第四系全新统河流相冲积层(Q4al)
   分布于河床上部,据钻孔揭露厚度2.90~11.30m,推测最大厚度13m。除ZK3表层揭露厚度0.70m的含泥砂土及ZK2表层揭露厚度2.90m的软塑状粘土外,其余均为卵石层。根据钻孔取样鉴别,卵石一般粒径5~8cm,少部分2~3cm及10~12cm。卵石成分主要为灰色变质砂岩,少部分花岗岩,质地均坚硬。卵石含量约55~65%,中细砂(略含泥)35~45%,结构松散至稍密。
   2、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Q4edl)
   分布于河流两岸的台地上,左岸ZK7钻孔揭露厚度1.70m,右岸ZK1钻孔揭露厚度0.80m。均为黄褐色粘土,夹少量砂岩碎块。
   3、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Q4me)
   仅分布于左岸ZK6与ZK7之间的到车渡码头的下河公路一带,推测厚度6~7m。系块碎石土堆填层,结构稍密至中密。
   4、白垩系城墙岩群白龙组基岩(K1b)
   为一套以砂岩、泥岩为主夹部分砾岩层。
   桥梁起点端的0#桥台部位据钻孔ZK1揭露,孔深0.80~2.53m段分布一套巨厚层黄灰色泥钙质粉细砂岩,岩芯破碎,质地脆弱,呈强风化状态。2.53~7.85m段为块状黄褐色(泛绿色)泥质细砂岩,岩芯呈薄饼状,部分短柱状,极强风化状,质地松软,用手可捏成散沙。7.85~9.00m段为黄褐色(底部青灰色)钙泥质细砂岩,岩芯呈短柱状,质地稍硬,强风化状。9.00~14.35m段为黄灰色泥质中细砂岩,岩芯一般短柱状,个别中柱状,质地稍硬,强风化。14.35~15.40m段为黄褐色钙质中细砂岩,结构较为致密,质地稍硬,较强风化。15.40~17.10m段为深灰色泥岩,底部30cm含粉砂质较重,质地较软,岩芯呈短至中柱状,底部呈薄饼状。17.10~18.55m段为浅灰色钙质粉砂岩,岩芯呈短至中柱状,质地较坚硬,中风化状。18.55~22.68m段为浅灰色砾岩,砾石成分以砂岩为主,较坚硬。部分泥岩,质地较软弱。基质为粉砂质成分。岩芯呈中柱状,个别短柱状,质地较坚硬,中风化状。22.68~23.80m为浅灰色钙质粉砂岩,质地较坚硬。岩芯呈短柱状,中风化状。23.80~25.00m为紫褐色泥岩,岩芯破碎,一般呈短柱状,局部呈碎块状。质地较软,中风化状。
   河中1#墩(ZK2)孔深2.90~3.25m揭露厚度0.35m的灰绿色泥岩,岩芯呈短柱状,质地软弱,强风化状。3.25~4.10m为黄灰色泥岩,岩芯呈碎块至短柱状,质地软弱,强风化状。4.10~4.83m为深灰色泥岩,薄饼至短柱状,个别中柱状,质地软弱,强风化状。4.83~5.73m为浅灰色钙质粉砂岩,局部夹粉细砂岩薄层,质地较硬,岩芯呈短柱状,较强风化。5.73~7.50m为浅灰色砾岩,砾石粒径几毫米至10mm其成分为粉砂岩,基质为砂质成分。岩芯呈短至中柱状,质地较硬,较强风化。7.50~8.97m为钙质长石石英粉细砂岩,岩芯一般呈短柱状,个别中柱状,质地较硬,较强风化。8.97~9.37m为深灰色泥岩,岩芯呈碎块至短柱状,质地软弱,较强风化状。9.37~10.00m为浅灰色钙质长石石英粉细砂岩,局部夹泥质成分的薄夹层,个别岩芯上见80°的陡倾角节理。岩芯呈碎块至短柱状,质地较硬,较强风化状。10.00~11.55m为浅灰色钙质长石石英粉细砂岩,岩芯呈短柱状,个别中柱状,质地较坚硬,中风化状。11.55~11.84m为绿灰色泥岩,岩芯呈碎块至短柱状,质地软弱,中风化状。11.84~16.84m为紫褐色泥岩,略含粉砂质,岩芯呈中长柱状,质地较软,中风化状。16.84~20.60m为紫褐色泥岩呈碎块至短柱状,质地软弱,中风化状。20.60~22.47m为紫灰、紫褐色钙泥质粉砂岩,岩芯呈中长柱状,质地较坚硬,中风化状。22.47~23.07m为紫褐色泥岩,岩芯呈薄饼状至短柱状,质地软弱,中风化状。23.07~25.63m为浅灰色钙质长石石英粉细砂岩,岩芯呈短至中柱状,质地较坚硬。其中24.61~24.75m夹14cm的质地疏松的泥质细砂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