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生态建筑毫无疑问已经成为关于建筑的最时髦的话题之一,但什么是生态建筑,生态建筑包含哪些内容,甚至在著名的生态建筑师之中,这些也是常常引起争议的问题。在发表于德国著名建筑专业杂志《细节》(Detail)杂志上的一篇文章中,德国建筑师、奥地利林茨设计中心的设计师托马斯·赫尔佐格(ThomasHerzog)提出了他所认为在目前生态建筑热中普遍存在的几大误区

 
1.“新的”就是“好的”?
 
  新的建筑材料的确可能体现了最新技术成果,但不一定就是最好的。由于它未经长时间实践检验。建材是否是生态的,需要用系统和历史的眼光看待。非洲的覆土建筑和中国南方的竹楼,都是很好的生态建筑模型。旧材料新用,如降低自重、提高了保温隔热性能的砖,它的应用可能更有意义。
 
2.“天然的”就是“生态的”?
 
  坐落于郊外原生林中的太阳能别墅是生态建筑吗?未必如此。可以算账:花费在交通上的时间、油耗、分摊到个人头上的道路面积和松散而显得浪费的建筑占地——这绝对说不上什么生态。而在材料上,各国生态材料也是因地制宜的。德国劳动力成本高,钢和玻璃材料施工速度快、可循环利用、施工能耗低,因此可以算是生态材料。瑞士等国家绿化程度高,种植量大于砍伐量,因此使用木材这种天然材料有利于生态环境,而对于森林覆盖率低的国家来说,木材虽然天然,但却并不生态。
 
3.“绿色的”就是“无污染的”?
 
  有些绿色建材虽然用于建筑中能够很好的创造健康的室内外环境,但它们或是后期难以降解从而容易产生环境污染(如黏土陶粒混凝土),或是生产时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并不能回收利用(塑钢门窗),从材料的整个生命周期来看,都不能说是好的、无污染的生态建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