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膜防水层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有哪些?

现象:
涂膜与基层粘结不牢,起皮、起灰
原因:
(1)基层表面不平整、不干净,有起皮、起灰等现象。
(2)施工时基层过分潮湿。
(3)涂料结膜不良。
(4)涂料成膜厚度不足。
(5)在复合防水施工时,涂料与其他防水相容性差。
(6)防水涂料施工时突遇下雨。
(7)突击施工,上下工序及二道涂层之间无技术间隔时间。
防治措施:
(1)基层不平整造成屋面积水时,宜用涂料拌合水泥砂浆进行修补;凡有起皮、起灰等缺陷时,要及时用钢丝刷清除,并修补完好;防水层施工前,还应将基层表面清扫,并洗刷干净。
(2)涂膜防水屋面的基层应达到干燥状态后才可进行防水作业,并宜选择在晴朗天气施工。基层表面是否干燥,可通过简易的测试方法。检验时,将1m2的卷材平坦地干铺在找平层上,静置3~4h后拆开检查,如找平层覆盖部位与卷材上部未见水印,即可认为基层达到干燥程度。
(3)当基层表面尚未干燥而又急于施工时,则可选择涂刷潮湿界面处理剂、基层处理剂等方法,改善涂料与基层的粘结性能。基层处理剂施工时应充分搅拌,涂刷均匀,覆盖完全,干燥后方可进行涂膜施工。有条件时,推荐采用能在潮湿基面上固化的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如双组分或单组分的非焦油聚氨酯类防水涂料。
(4)涂料旨膜不良与涂料品种及性能、施工操作工艺、原材料质量、涂料成膜环境等因素有关。例如反应型涂料大多数是由两个或更多组分通过化学反应固化成膜的。组分的配合比必须准确称量,充分混合,才能反应完全并变成符合要求的固体涂膜。任何组分的超量或不足,搅拌不均匀、不充分等,都分导致涂膜质量下降,严重时甚至根本不能固化成膜。溶剂型涂料固体含量较低,成膜 过程中伴随有大量有毒、可燃的溶剂挥发,因此要注意施工时风向,并不宜用于空气流动性差的工程。对于水乳型涂料,基施工及成膜对温度有较严格的要求,低于5℃时就不便使用。水乳型涂料通过水分蒸发,使固体微粒聚集成膜的过程较慢,若中途遇雨,涂层将被雨水冲走;如成膜过程温度过低,结膜的质量以及与基层的粘结力将会下降;如温度过高,涂膜又会起泡等,这些都应在施工中充分防范。
(5)涂料结膜不良还与两层涂料施工间隔时间有关。如底层涂料未实干时,就进行后续涂层施工,使底层中水分或溶剂不得及时挥发,而双组分涂料则未能充分固化而形成不了完整的防水薄膜。
(6)当采用两种防水材料进行复合防水施工时,应考虑防水涂料与其他材料的相容性,确保两者之间粘结牢固。有关试验指出,两种材料的溶度参数愈接近,则此两种材料的相容性愈好。一些合成高分子材料的溶度参数见表31-8。
(7)精心操作,确保涂料的成膜厚度。
(8)掌握天气变化,并备置雨布,供下雨时及时覆盖。表干的涂料已经结膜,此时可抵抗雨水冲刷,而不致影响与基层的粘结力。
(9)防汛支每道工序之间应有一定的技术间隔时间,详见31.3.1“屋面渗漏”的预防措施(11)。整个涂膜防水层完工后,至少有7d以上的自然干燥养护期限。
(10)不得使用已经变质失效的防水涂料。